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。每逢佳节来临,人们都会以各种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节日,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和相应的节日传说,转眼就快到农历五月了,一年一度的佳节又要到了。端午节是倒霉日子的开始吗?翻开历史,带你走进真正的端午节!
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也就是端午节。端午节,我们儿时的记忆无非是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吃粽子,门上放艾草驱瘴避邪。顺便说一句,在南方,也有赛龙舟的习俗。大家欢庆佳节,热闹非凡。但是现在大城市,放假就是放假,吃点好吃的,出去走走。我对端午节的历史一无所知。
端午节的历史,除了屈原,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?
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“农历五月初五,为人采艾,挂于门上,以辟毒气。”从这里的记载可以看出,端午节是挂艾草和菖蒲的日子,可以消除疾病和瘟疫,驱邪避灾。阴气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与疾病和邪恶联系在一起。因此,五月初五一直被古代人视为不吉利的日子。
据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,恶鬼出没,“五毒”同生,极易招来瘟疫和恶鬼。相传人们深受其害,深恶痛绝,所以这个月被称为“端午节”。“恶月”,这一天被视为“恶日”。在《风俗通义》中也记载了这一天的凶险。书上说端午节出生的孩子是妖魔化身。男孩会害父亲,女孩会害母亲。与父母、家人发生矛盾,是极不祥之兆。
俗话说“端午节,天热,五毒醒,无宁日”。五毒指的是五种动物:蝎子、蛇、蜘蛛、蜈蚣、蟾蜍。对于这些呕吐物、瘟疫、病毒、蚊子,劳动人民会做成五色香囊,挂在身上。香囊多以驱邪驱蚊的草药制成。看过林正英老师演的各种丧尸片。僵尸也被称为“大粽子”。里面有糯米和粽叶,可以降伏丧尸,所以人们把粽叶和糯米放在一起做成粽子,也有驱邪的作用。.